總說
1991年7月,原舞者正式創立後,以《山水篇》作為創團舞碼,發展至今,除了中期有短暫的沉潛,每隔一至兩年內,原舞者皆會有重要的年度製作,也是最令人期待的表演盛事,目前共詮釋了八族共十二部落的表演製作。
原舞者的年度製作可以分為幾個不同的類型,包括單一族群的傳統樂舞展演,也是原舞者最多的製作類型,例如1994《矮人的叮嚀─關於賽夏族矮人祭(Pastaáy)歌舞》、1996《VuVu之歌─排灣族古樓樂舞》;原舞者也嘗試不同族群結合的表演方式,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為1993《年的跨越─卑南族‧鄒族‧阿美族年祭傳統歌舞》;中期以後的作品像是2003《迷霧中的貝神─南鄒沙阿魯阿族群樂舞》、2004《海的記憶─阿美族港口部落樂舞》;後期,原舞者搬遷至花蓮後,也開始接觸不同的原住民議題以及不同的表演方式,例如人物傳記式的演出有2007《杜鵑山的回憶─阿里山鄒族高一生先生紀念演出》以及2010《芒果樹下的回憶─陸森寶百年冥誕紀念演出》。值得注意的是,原舞者首次與不同的導演與表演團體合作,也激發出原舞者不同的表演內涵,近期內最重要的製作為與李小平導演合作的2011《迴夢Lalaksu》。
整體來看,原舞者在年度製作上仍然保持著原住民樂舞的精神,以及濃厚的人文導向,以田野調查的基礎,將部落祭儀樂舞推向舞台,在傳承原住民樂舞文化的初衷上,逐漸朝向多元的表演風格,結合更多劇場元素以及專業的劇場訓練,讓原舞者的年度製作有了更多發展的可能。(文/胡克緯)
自1991年迄今,原舞者的演出作品如下:
年份 |
作品名稱 |
性質 |
1991 |
山水篇 |
年度製作 |
1992 |
懷念年祭─紀念卑南族民歌作家陸森寶先生 |
年度製作 |
1993 |
年的跨越─卑南族‧鄒族‧阿美族年祭傳統歌舞 |
年度製作 |
1994 |
矮人的叮嚀─關於賽夏族矮人祭(Pastaáy)歌舞 |
年度製作 |
1996 |
VuVu之歌─排灣族古樓樂舞 |
年度製作 |
1997 |
牽INA的手─阿美族太巴塱部落樂舞 |
年度製作 |
1998 |
祭 |
專案製作 |
2000 |
誰在山上放槍─布農族傳統祭儀歌謠 |
年度製作 |
2001 |
再懷念‧年祭─原舞者十年 |
年度製作 |
2003 |
太陽伊娜的孩子─阿美族太巴塱部落樂舞 |
專案製作 |
2003 |
迷霧中的貝神─南鄒沙阿魯阿族群樂舞 |
年度製作 |
2004 |
太陽與貝神─阿美族‧南鄒沙阿魯阿族群樂舞 |
專案製作 |
2004 |
海的記憶─阿美族港口部落樂舞 |
年度製作 |
2005 |
祖靈歸處─布農族‧排灣族傳統樂舞 |
專案製作 |
2005 |
歌‧舞‧靈浴─台灣原住民傳統祭儀樂舞 |
專案製作 |
2006 |
拾舞─原舞‧十五─原舞者十五週年紀念演出 |
年度製作 |
2007 |
杜鵑山的回憶─阿里山鄒族高一生先生紀念演出 |
年度製作 |
2008 |
大海嘯─太巴塱阿美族神話故事 |
專案製作 |
2008 |
風起雲湧─七腳川事件百週年紀念演出 |
年度製作 |
2009 |
尋回‧失落的印記─太魯閣族樂舞 |
年度製作 |
2010 |
芒果樹下的回憶─陸森寶百年冥誕紀念演出 |
年度製作 |
2011 |
迴夢Lalaksu |
年度製作 |
2012 |
風起雲湧─七腳川事件紀念演出 |
年度製作 |
|